古时候,宋国有个士大夫叫高阳应,他想盖一座宅院,于是就提前砍了许多木材做准备。等到材料都基本上备齐了,他找来了都城里盖房手艺最好的工匠。工匠仔细地看了看他所准备的木材,然后对他说:“我觉得还是过些日子再建房子吧?”高阳应很不解,他问工匠:“为什么啊?难道是我的材料准备的还不够齐全?”
工匠摇摇头:“不是的,你的材料准备的很充分,主要原因在这些木材上。”
高阳应有点被弄糊涂了,“我这些木材很好啊,它们是我刚刚伐下不久的白杨树,质地非常密实,最适合建房子了。”高阳应略带得意地说道。
“就因为是你刚刚砍下的树,而且刚刚下过雨,这些木材被雨水淋过,全湿透了。用湿木材建房子,如果把泥抹上去,木材会被压弯,这样的湿木料建的房子,看起来非常的结实,但是时间长了,是会倒塌的。”工匠耐心地解释道:“所以说,我劝您还是再等等,等这些木料完全都干透了,我们再开工吧。”
高阳应一字一句地听工匠说着,开始也觉得句句在理,但到最后,他似乎若有所悟地反驳工匠说:“照你这么说,我的房子一定塌不了。因为房子建好后,时间一长,木材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所以我的房子一定会没问题的。不用等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工了!”高阳应固执地坚持着。
没有办法,工匠见高阳应心意已决,他也劝说不了,只好按照高大夫的吩咐用湿木料建造了房子。房子建得非常漂亮,宏伟壮观,花园里亭台楼阁全都雕梁画栋的,应有尽有了,简直都快成为当地的一处美景了。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院落里的大部分房子就相继倒塌了,连那些精致的亭子也无一幸免。真是可惜啊可惜,高阳应心里甭提有多心疼了。
寓意点拨
故事里的士大夫做事情不遵循客观规律,不听从有经验的人劝说,只凭主观意志蛮干,而且还自作聪明,这必然会导致失败。不仅盖房子如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虚心认真地向有经验的人学习,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切忌自作主张,自作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