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两个牧童一起去山野里放牛,他们将牛赶到一片翠绿的草地上,让牛儿们自由自在地享用新鲜的青草,自己则跑到山林里去嬉戏了。
山林里可比草地上要凉快多了,刚好是金灿灿的秋天,桃啊、李啊、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各种各样的野果、鲜花遍地都是。他俩特别开心,这个采一点尝尝,那个摘一个玩玩,陶醉于山林的美丽中,几乎完全忘记了在山坡上吃草的牛儿了。
蹦蹦跳跳地,离草地越来越远了,突然,在一棵大树下面,他们看到了一个洞,洞口小小的,很别致,也很干净,他们感到非常好奇。“这应该是什么动物的家吧?”他们异口同声说道。两个人都很想知道答案,虽然心中还是有点胆怯,但很快强烈的好奇心克服了恐惧: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洞口,一齐把脑袋伸在洞口向里面张望,黑漆漆一片,根本什么也看不见,其中一个胆大的牧童沉不住气了,他直接把手伸进去摸。
摸来摸去,突然间,他对同伴叫道:“毛茸茸的,我摸到了!”但是不敢确定是什么东西,他马上就把手缩了回来。两个人既兴奋又害怕,他们压抑住嘭嘭的心跳,屏气凝神地侧耳听着。“吱-吱-吱”,只听见里面发出微弱又细小的吱吱声。“是什么动物的小崽,它们的父母应该不在!”其中一个牧童马上判断说,说话间他已经把手伸进了小洞,再缩回来时,手里多了两只小动物。那小动物看着刚生下来不久,站也站不稳,毛色发灰,强烈的阳光射得它们睁不开眼睛,那耳朵就像是大狼狗的。“是小狼!”另一个牧童说,“我见过爷爷打回的大狼,跟它们长的简直一模一样!”
一听是小狼,两人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虽然说只是小狼,对他们没有什么危险,但是狼妈妈一定出去给他们找食物去了,应该马上就要回来了吧?一想到这儿,想到恶狠狠的,眼睛泛着绿光的母狼,他们俩的心更紧了。“这周围一个大人也没有,没准大狼就在周围呢,它万一出现了该怎么办呢?”
胆小的牧童嘴里念叨着,浑身都开始发抖了;胆大的那个牧童刚开始的时候也害怕,但现在他已经冷静下来了。“我们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了,不要紧张,”他安慰同伴说,“一定会有办法的。”他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绞尽脑汁地在想着。
面前的小狼还在“吱吱吱”地叫着,叫声凄惨,很委屈也很害怕,仿佛在呼唤它们的爸爸妈妈赶紧来保护他们。牧童们当然知道大狼们回来,他们会是什么结果:那些饿狼们为了它们的孩子,会更加凶狠的!不敢想了,胆小的牧童已经受不了了,他呜呜地哭起来了。
“不要哭了,我想到办法了!”那个胆大的同伴惊喜地叫道,“这两只小狼,你一只,我一只,赶紧抱着,上树!”止住了泪水的那个牧童,似乎没有听明白,还呆呆地愣在那里。“快点啊,大狼为了小狼可是什么都愿意做的哦!”说完了,他还狡黠地冲同伴笑了笑。同伴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了,两个人马上找了两棵相距几十步远的树,“蹭蹭蹭”地抱着小狼爬了上去。然后,他们静静地坐在树上,似乎轻松了许多,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
不一会儿,一只大狼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只野兔子。它匆匆忙忙地跑进洞里,一看小狼没了踪影,一下子慌了,发出痛苦的长嚎。两个牧童一看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两个人轮流着,时而这个捏捏小狼的小腿,揪揪小狼的耳朵,时而那个也那么做。两只小狼马上发出疼痛的叫声,比刚才那吱吱声可大多了。大狼一看自己的孩子在树上受苦,愤怒地扑到树下,一面长嚎,一面抓着树又叫又啃,恨不得立刻爬上树去救它的孩子们。于是,就这样,一会儿这只小狼叫,一会儿那只小狼叫,那大狼一会扑到这棵树下,一会扑到那棵树下。两个牧童要小狼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那大狼奔波于两棵树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大狼口里不停地吼叫,四脚不停地奔跑,来来去去,往返几十次。渐渐地,它已经气喘吁吁了,到最后,奔跑的速度愈来愈慢了,吼叫的声音也愈来愈弱了,突然间它跌倒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过了好久好久,一动也不动了。
两个牧童还在树上等了好久,直到确认不再有狼来了,才溜下树来,仔细一看,那大狼早已断了气。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抬着自己捕获的“战利品”回家了。
寓意点拨
两个牧童令凶狠的狼疲于奔命,陷入疯狂的境地,最后力竭而亡。这充分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有了智慧,就能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