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齐宣王是古时候齐国的一位君主,他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更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于是,齐国的乐师们就找来许多吹竽的人组成一个三百人的乐队为齐宣王演奏。三百人一起合奏,声势浩大,乐声激昂,齐宣王欢喜异常。他要求再扩大吹竽的队伍,增加到五百人合奏。一时间,齐国上下都在找寻善吹竽的人为宣王演奏。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听说一起合奏并且要进王宫为齐王演奏,就欣欣然地自告奋勇加入了吹竽的队伍。可是,他对吹竽简直是一窍不通,刚开始的时候,连竽都拿反了呢,看到别人的正确拿法才改了过来,但是一到那五百人的乐队里,他可是一点儿也不胆怯了。

震天的竽声响起来了,乐师们一个个都鼓着腮帮子,手把着竽尽情陶醉地演奏了。南郭先生混在乐师的队伍里,他看到大家的做法,也装模作样地学起来了:只见他的腮帮子鼓得比别人还要圆,脸绷得通红通红的;拿竽的手也似乎比别人要熟练些,轻巧地变换着不同的看似专业的姿势;他的头随着乐声也是抑扬顿挫地左右摇晃着,仿佛真正陶醉在美妙的乐声里了。实际上,他的竽一点乐声也没有发出来。齐宣王看他那副专注地表情,以为他是个很棒的吹竽乐师,还特地赏他比别人多的酬劳。就这样,混在其他乐师的队伍里,南郭先生这个不会吹竽的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十年过去了,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滑王当上了齐王。滑王也很喜欢听竽,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喜欢听乐师一个一个地演奏。这下南郭先生可惨了,他知道自己好景不长,总有一天终要露馅儿,王宫里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点拨

这则寓言有双重寓意,一方面,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的人,只能蒙骗一时,终究会现出原形;另一方面,齐宣王用人不加考察,被人蒙蔽,根源就在于他的“大锅饭”制度,使南郭先生有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