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典小说 > 《杨家将评书》(郝艳霞版)(40)

《杨家将评书》(郝艳霞版)(40)

作者:郝艳霞

崔亭一听,这气可更大了。心说:“寇准他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对我这样怠慢?连他的书僮都这样狂气!我又渴又饿的时候叫我喝‘涨杜青’;才吃点儿窝头小米粥,又叫我喝‘一扫光’,再把这窝头扫下去wωw奇Qisuu書com网,这小子可太坏了!”气冲冲的说:“寇准,你如此对待钦差,可知这是欺君之罪吗?”

寇准暗想:“调我进京为了何事,我是一点儿不知,大概凶多吉少。干脆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说道:“钦差大人既然怪罪下来,您就按律治罪吧。”

这一来倒把崔亭给治住了。他心想:“寇准到现在还不知进京去审理潘、杨,还以为是进京问罪哪!听这口气他这是豁出来了。他什么都不在乎了,我可就什么油水也捞不到啦!倒不如对他实话实说,他知道本差一路上鞍马劳苦为的是调他入京审案升官,他也得表示一番心意吧!”于是改变了主意,把怒容换乘笑容说:“咱家不怪你了。你知道万岁调你入京什么事吗?”

寇准答说不知,崔亭就把审理潘、杨之事说明。寇准听罢,半晌无言。寇准闻听事了一惊,崔亭的来意这才弄清。为了审理潘、杨一案,万岁才调我寇准进东京。谁不知国丈潘仁美,是当朝的皇亲大如主公。他依仗西宫潘妃权势大,欺压文武任意横行。杨家将赤胆忠心保大宋,两军阵前血战重围杀敌立功。杨六郎是八王千岁的御妹丈,满朝文武谁不惧怕南清宫?凹面锏上打君不正,凹面锏下打臣不忠。潘、杨两家权势大,我这小小的县令轻如浮萍。既然是万岁降旨来宣调,我必须抑邪扶正秉公而行。既做忠良不怕死,倒不如探探黄河几成清!

崔亭见寇准半晌无言,以为寇准害怕了,说:“寇准,不去不行。明日清晨启程,你现在可以回去把家里安置一下。”

寇准说:“卑职在这里连任三任,弄得衣衫褴褛、一贫如洗,连入都的沿途川资也无法筹借。请钦差大人先回朝禀明圣上,待发下川资路费,卑职再应旨进京。”

崔亭一听就愣住了:“寇准,你不随我进京,我回朝怎么交待?”

“那,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崔亭一看也没办法了,说:“既然贵知县如此清贫,咱家先替你垫上,你进京后再还清,怎么样?”

寇准说:“帐,我可不敢借。入都后审潘、杨一案,一旦审理不好,性命难保,哪耒的银钱还债?请大人谅解!”

崔亭一听,暗想这一趟差使我是白给他忙活了!“这样吧,我先拿出银两,你换套官服,把家也安置一下。到京城后如审清了潘、杨一案,你升官还帐;如审理不好,你死了,那就算我赔了,我不要了。”

寇准说:“我从来不借帐,还是您先回去吧!”

崔亭一想,回去也没法儿办哪?“干脆,这银两算我送你的,不要了。”

寇准说:“多谢贵差!”

崔亭想:这次我算是赔到底了。

寇准说:“差人、书僮也得跟我去,他们全得要安家费。”

崔亭说:“行!一笔算清,要多少?快讲!”

寇准说:“您看着给吧。”

崔亭命人拿出银两,叫他们分头安置,明日一早动身。

第二天天刚亮,衙门外一阵嘈杂声。崔亭当时吓了一跳,慌忙起身派人查看。不大会儿,差人来报,下邽县的黎民百姓听说寇准要走,他们来送万民衣、万民伞。还筹集了三百两白银送给寇准。崔亭一听,心中暗乐,“寇准不是说没钱吗?这回有了三百两银子,一路上吃喝差不多了。再跟我哭穷就办不到啦!”于是来到衙门外。见寇准正和父老乡亲争执不下,听寇准说:“万民衣、万民伞我收下。银子我是分文不收,多谢乡亲们的好意!”

崔亭一听,可急坏了,这三百两银子又指不上了!立即吩咐马上动身。寇准换上了万民衣,收下万民伞。众百姓又给寇大人拿过来一双新官靴,留下他的旧靴子要挂在城头。有这么一句话,叫“清官留靴,赃官留帽”嘛。这说明寇准的为人是真不错了。寇准带书僮刚要动身,哪知又被百姓团团围住,男女老少一齐哭喊、:“大人,您不能走哇,我们舍不了您哪!”寇大人手拉马离衙门,家人书僮在后边跟。众百姓拦路不叫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乡亲。都言说寇大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为国为民。这样的父母官怎舍得离去?男女老少泪沾衣襟。寇大人见此情景心酸难忍,尊一声:“父老兄弟,姐妹乡亲,我进京审完了潘、杨案,不留朝中作大臣,回下邽县我仍做七品县令,绝不和众父老两地分离。”众乡亲一边哭来一边送,崔亭说:“大家快闪路,耽误时间祸临身!”任凭崔亭来威胁,众百姓还把大人送到城门,寇大人回头高拱手,辞别老少众乡亲。扳鞍纫镫上了马,快马加鞭踏征尘。这就是奉旨调寇书一段,欲知后事听下文。